《心经》笔记三
波罗蜜多(度)上
六种度法:布施、持戒、安忍
布施
- 财布施:用钱财帮助别人,用钱财帮助贫苦的人或用钱财帮助对我们施过恩的人(第一是父母),但不管怎么样,得有财;养育子代,是动物的天性,并非财布施;贫苦之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另一个贫苦的人,也是财布施,财布施并非只有富人才能做。
- 法布施:跟他人说佛法,若说世间法,也是法布施(老师),因为世间法和佛法不能分割。老师不需要追问人生的意义。
- 无畏布施:帮助众生排除苦难,脱离恐惧。医生救死扶伤,是无畏布施,所以医生也不需要追问人生的意义;在被侵略时(这时,被侵略方的战争是正义的),将军带领士兵杀敌,也是无畏布施,这是为了更多人不被杀,不是罪业,但是法官判案判错了就是罪业。
持戒
律仪戒:守许多戒条、戒律。大乘佛教中,有一个宗派,律宗,在持节波罗蜜上要求很多,也很严格。但是对守戒不能僵硬地去执行,比如藏传佛教,因为地理环境,不得不杀生吃荤,但是守戒本身肯定是对的,有很多戒律也是非守不可的。
摄善法戒:摄是修行的意思,把一切善法都包含进来去实践,问题在于善法和恶法的区分标准,前提是净心行善。该行的善法不行,则为破戒。戒不仅规定了不能做什么,还规定了必须做什么,必须做的事情没做就是犯戒。权利告诉我们,不能做什么;义务告诉我们,必须做什么。知道了善法,但是不去修,也是犯戒的。
饶益有情戒:多种多样地帮助有情。发现别人需要帮助,且自己有能力帮助,但是不帮助,就是犯戒。
安忍
- 耐怨害忍:在被凡人伤害的时候,不要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,不要因为对方伤害自己而怨恨对方。要提醒自己,虽然我们也是凡人,但我们在度中,在波罗蜜多中,所以我们要安忍。如果怨恨对方,则会增加一层精神上的痛。我受到对方的伤害,是因为前世伤害了对方。但实际上,这种做法是和斗争哲学相违背的,不去推翻人世间的苦难,而是选择忍受。
- 安受苦忍:人活在世间上是会受苦的,生老病死都是苦。为什么说生是苦呢?因为生,就会有欲望,有欲望就会想实现,但往往由实现不了,因此心中感觉到苦。人到世上,第一次呼吸是以哭的方式,按照佛教观点,这是个重要的提示:苦开始了。(因此,生育被认为是一件创造痛苦的事情)忍受苦难,不被苦难打倒。
- 谛察法忍:谛察是精研的意思,法是佛法,因此谛察法忍的意思是,忍受精研佛法/世间法。
《心经》笔记三
https://jlqusername.github.io/2025/04/27/心经笔记三/